家里沒有專門的書房,在陽臺做的簡易書柜上,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。有孩子的繪本,有專業(yè)工具書,更多的是我買的散文小說、育兒之類的書。我雖然愛買書,但最近幾年疲于工作和生活瑣碎,捧書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,但買書的習慣未曾改變,哪怕暫時束之高閣,也想買個內心踏實。久而久之,看著書架上積的一層灰,心中難免也會升起絲絲愧疚來。
我生長在農村,貧困的生活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促使我從小就對書本有著一種渴望,但那時除了課本以外,課外書是稀罕物品。記得小時候流行一種叫“打包”的游戲,小伙伴們會收集一些家里不用的書、報紙折成正方形樣子的四角包,三五成群,每人拿上一沓,找一片空地去進行決斗,到最后看誰贏的戰(zhàn)利品最多,誰就是今天的“王者”。這是一個需要智慧與力氣并存才能贏得的游戲,用自己的“包”去砸別人“包”的四角,如果別人的“包”被砸得翻個面兒,那你就贏了別人的“包”,翻得越多,戰(zhàn)利品越多。與我而言,“打包”的終極樂趣,就是撕開折“包”用的紙,小心翼翼的壓平,一字一句讀上面的字??吹轿茵嚥粨瘛皶睍r,當時的語文老師托人從城里圖書館借了《西游記》《水滸傳》《三國演義》之類的兒童讀物給我看。從那些故事里,我懵懂地了知道什么是忠義善惡,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愛憎喜好……我的世界仿佛重新打開了一扇門,從此也對讀書有了更多的渴望。
從自己有孩子時,我就開始探究孩子身上的奧秘。看的第一本教育類書籍是孫瑞雪老師的《捕捉兒童敏感期》,驚異于幼兒發(fā)展的兩個胚胎期,一個生物胚胎期,還有一個被成人忽視的精神胚胎期,人正是因為精神胚胎的存在,才創(chuàng)造了文明。
如今,書籍早已不是奢侈品,很多寶寶從媽媽肚子里開始,就已經開始聽爸爸媽媽講故事了。每天晚上卸下一身的疲憊之后,無論多晚,給孩子讀繪本是每晚睡覺前的必修課,哪怕是十一二點也不例外?!镀嫦壬钚〗恪罚瑥牡谝粋€人物撓癢癢先生誕生,到現(xiàn)在已經五十多年了,24種性格的先生小姐們教會孩子行為自律、情緒自律,與其說它是講給孩子一個個人物的繪本故事,不如說是刻畫出現(xiàn)實中形形色色的大人;《勇敢小火車-卡爾的特別任務》講的是小火車克服艱難險阻,最終完成任務的故事,告訴孩子勇敢不是無所畏懼,而是帶著害怕和勇氣前進……這些故事,讓我和兒子建立了奇妙的關系,孩子的心靈交涉無法用成人習以為常的語言與方式探索和抵達,而每晚的睡前故事,讓我感受到了孩子的那顆心,那份愛。
隨著兒子漸漸長大,看了《愛與自由》《誰拿走了孩子的幸?!贰逗⒆樱懵齺怼?,若情緒在童年得不到發(fā)展,比起智商來說,危害更持久。記得有一次去理發(fā)店,一進門,只見理發(fā)師正在給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在理發(fā),圓圓的臉蛋兒,微微挺起的鼻子,眉清目秀的一個“古典小美女”。爸爸媽媽陪在一旁有說有笑,甚是幸福的一家子。不知為何,突然間就像是顆炸彈被引爆似的,“砰”的一聲隨即開始,女孩的爸爸面目猙獰,一手叉腰、一手指著小女孩,大聲嘶吼:你哭,你就知道哭!接著狠狠踢了女孩一腳。那一刻我驚呆了。在我生活的周圍,打罵小孩的確是個普遍現(xiàn)象。我們身邊太多的成人,情緒智力也只是停止在三歲時的狀態(tài),不能夠進行控制和管理,只是歇斯底里的憤怒,憤怒的控制孩子,就是成人自己的情緒沒有得到發(fā)展,停在了原始期,演變成了情緒的奴隸。殊不知最終,因為成人自己的情緒沒有成長,所以看不到兒童的情緒,進而限制了兒童的成長。我再一次為自己早早地接觸過這樣的書籍而感到慶幸,是讀書讓我避免了在育兒的道路上成為“面目猙獰”的那種家長。
有人總說讀書能帶來什么?人生沒有白走的路,自然也不會有白讀的書。書籍讓我從禁錮的思想和偏激的角度抽離,站在兒童的視角,來理解成人奇妙的世界和起伏的情緒,這些書使我和孩子產生了聯(lián)結,讓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樂趣和滿滿的愛意。以書為友,這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呀。